劳动合同在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合同后,或者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后,可以依法转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一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长期利益,避免用人单位随意终止劳动合同。以下是关于劳动合同转为无固定期限的几个关键点:
- 1.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第三次续签时,如果劳动者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同意。这意味着,只要劳动者在两次合同期内表现良好,没有严重违反公司规定或法律法规的行为,就有权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2.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后,也有权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一条款旨在保障那些长期为同一单位服务的劳动者的权益,避免因合同期限问题导致的就业不稳定。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加重视员工的长期发展和福利。
- 3.其他情形:除了上述两种主要情形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也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例如,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也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转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用人单位仍然有权根据工作需要和劳动者的工作表现进行岗位调整和绩效考核。劳动者则享有更加稳定的工作环境,可以更安心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双方在解除劳动合同方面也需要遵循更严格的法律程序。
- 5.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优势:对于劳动者而言,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提供了更大的就业保障,减少了因合同到期而失业的风险。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虽然增加了长期雇佣的责任,但也促进了员工忠诚度和团队稳定性的提升,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劳动合同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转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不仅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长期稳定雇佣关系的重要途径。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