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劳动者提出或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意味着,如果老员工符合上述条件,用人单位有义务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除非劳动者主动要求签订固定期限合同。
一、未签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法律后果
- 经济补偿: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劳动者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作为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补偿。
- 合同续签:劳动者可以主动提出续签无固定期限合同,用人单位必须依法满足这一要求。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则属于违法行为。
二、如何应对用人单位拒签无固定期限合同
- 收集证据: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条、社保缴纳记录等证明连续工作年限的材料。
- 申请仲裁:如用人单位拒绝续签无固定期限合同,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履行义务。
- 提起诉讼:如果仲裁结果不满意,劳动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三、预防措施
- 了解自身权益:熟悉《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明确自身是否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条件。
- 关注合同条款:检查劳动合同中是否存在规避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条款,如重新入职或频繁更换派遣单位等。
- 及时沟通:在合同到期前,与用人单位明确沟通续签意向,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权益受损。
总结
老员工未签无固定期限合同,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包括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建议劳动者在合同到期前主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提前做好准备,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