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解雇员工时,赔偿标准“n+1”是合法解除劳动关系但未提前30天通知的情形下需支付的补偿,其中“n”为工作年限对应的月工资,“+1”为代通知金。该标准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需结合员工工资基数、当地社平工资上限等综合计算。
核心要素解析:
-
适用条件
“n+1”适用于用人单位合法解除但未提前通知的情况,包括员工医疗期满不能工作、不能胜任工作且培训/调岗后仍无法胜任、客观情况重大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等情形。若企业违法解雇(如无理由辞退孕妇),需支付赔偿金2n。 -
“n”的计算规则
n=员工工作年限×月工资基数。工作满1年算1个月,不足半年按0.5个月计算,满半年不足1年按1个月计算。月工资基数为解除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含奖金、津贴,但不超过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 -
“+1”的支付场景
“+1”仅在企业未提前30日书面通知解除时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若企业提前通知,则只需支付“n”。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如员工主动同意离职)可能不适用“n+1”,需按协议约定补偿。 -
特殊情形处理
若员工月工资高于社平工资3倍,n的支付年限不超过12年。企业未缴纳社保、未签劳动合同等导致的解雇纠纷,员工可主张更高赔偿或补缴权益。
总结提示:
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时,需严格区分合法解除与违法解除的界限,合理适用“n+1”标准。建议通过协商明确补偿方案,避免因程序瑕疵引发劳动仲裁风险。员工如对赔偿金额存疑,可比对工资流水与当地社平工资数据,必要时申请法律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