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是按照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税前平均工资(即应得工资),包含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货币性收入,而非税后实发金额。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
法律依据明确
根据《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经济补偿的月工资以“应得工资”为基准,即税前未扣除社保、个税前的总收入。这避免了重复征税问题,也符合补偿劳动者实际收入损失的立法初衷。 -
计算范围与例外
- 需统计前12个月所有货币性收入(如固定奖金、补贴),但非固定福利(如偶然性年终奖)通常不计入。
- 若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标准,则按最低工资计算;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月数平均。
-
示例说明
假设员工月均税前工资1万元,工作3年零5个月,裁员赔偿为:- N部分:3.5个月×1万元=3.5万元
- +1部分:1个月工资1万元
总计:4.5万元(税前)。
总结:经济补偿金的核心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税前工资计算更公平且符合法规。实际操作中需注意收入构成及地方政策差异,必要时可咨询专业法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