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合同没交社保是否“一告一个准”?答案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劳动者胜诉概率极高,但需满足“证据充分+时效合规”两大前提。
关键亮点:
- 未签合同:企业需支付最高11个月的双倍工资差额,败诉率超99%。
- 未缴社保:劳动者可主张补缴+经济补偿,除非企业证明员工主动放弃(但协议通常无效)。
分点论述:
-
法律明确支持劳动者权益
- 根据《劳动合同法》,未签合同满1个月起需支付双倍工资,满1年视为无固定期限合同。
- 社保是法定义务,企业未缴需补足+滞纳金,甚至面临1-3倍罚款。
-
胜诉核心条件
- 证据链完整:工资转账记录、考勤、工牌、工作群聊天等可证明劳动关系。
- 1年仲裁时效: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主张需在用工满1年内提出。
-
企业常见抗辩无效情形
- “员工自愿不签/不缴”协议通常被认定违法。
- 更换法人、拖延调解不影响裁决结果,但可能影响执行。
总结提示:
劳动者遇到此类问题应尽快收集证据并申请仲裁,避免超时效。若企业拒不执行,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注意:个别案例因证据不足或程序错误败诉,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优化**策略。